“绿”动蓝色海岸—— 浙江温岭市东部松门2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 | |||||
| |||||
东海之滨,中国大陆新世纪第一缕曙光首照地的浙江温岭向阳而立,金光满身。 温岭东部松门,平静的海面上,翠波荡漾,沿着波纹荡开的方向回望,广袤的滩涂上,仿佛还能看到当初建设者忙碌而坚毅的身影,他们带着希望而来,迎着胜利的曙光而去,将一块块深蓝色的“钢铁森林”,于浙江温岭松门荒废的滩涂之上拔地而起,慢慢建设起一片追“光”逐“日”的光伏发电场。 一切从零开始 太阳跳出海平面的那一跃之前,是漫长的能量积蓄。 浙江温岭市东部松门230兆瓦渔光互补光伏电站EPC总承包项目是近年来温岭实施的重大能源项目,也是保障温岭如期实现“双碳”战略目标、提升温岭绿色电能综合利用效能的标杆项目。项目规划总容量230兆瓦,主要利用当地2900亩的滩涂,以“渔光互补”的模式建设光伏区,分块发电,集中并网。同时利用滩涂进行水产养殖,打造“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发电养殖新模式。 2023年春节刚过,面对公司的项目经理任命谈话,早已提前熟悉项目基本情况的李松毫不犹豫,毅然接受,直面挑战。在各方重视之下,重庆电建综合能源公司组建项目管理团队,从重庆一路向东,向着太阳升起第一缕曙光照耀的地方勇毅前行。 车在坑坑洼洼的泥路上颠簸,转过几个村庄,眼前出现一大片蓝色的海洋,黄色的滩涂地边就是项目所在地。再往远一点,便是东海。李松暗下决心,“这是公司承建的第一个滩涂光伏项目,一定要干好,也一定会干好。” “滩涂光伏电站建设的工作经验对于我们来说都是‘空白’和‘盲区’,从什么地方开始干,如何干?”初到项目,技术负责人郑小川看着潮起潮落陷入了沉思,作为一个内陆人,别说在滩涂上建设光伏项目,就算面朝大海的机会都屈指可数。 “咱们可以向书本学,向浙江沿海的先进同行学,之前的滩涂光伏施工经验在国内已有先例,我们可以去附近已建或在建的滩涂学习,理清思路,再找出路,再探方法。”综合能源公司总工程师陈朋辉在项目交底会上的讲话给了项目团队一些新的“破局”思路。说干就干,项目部一众人员踏上了一场持续20天5站1000多公里的收资之旅,足迹遍布象山县、三门县、玉环县等地滩涂光伏项目,通过实地调研学习,深度剖析已有滩涂光伏案例,整理形成了10篇调研资料,再结合项目实际认真总结,针对性制定了多个专项施工方案。 2023年3月12日,项目在滩涂上打下了第一根预制管桩,标志着项目全面开工。 创新竞进赋动能 潮涨时,一片汪洋;潮落时,一片泥泞。 海上高温、高湿、高盐雾,滩涂土质松软,并长期受到台风、潮汐等影响,项目建设远比陆上光伏电站推进难度大许多。 为了解决“管桩最优跨堤方式及运输方式,桩基不均匀沉降及桩位质量控制方法,支架安装平整度质量控制方法”等管理难题,技术负责人郑小川带领青年突击队员就具体细节经常性研讨到凌晨。一早,他又带领队员们到滩涂施工现场验证讨论结果,他要求桩基施工作业人员利用“预沉量控制法”施打定位桩,突击队员做好每日沉降数据观测统计。 经过约半月的实验观测,桩基施工质量控制取得了飞速的提升,“滩涂软基光伏电站静压桩基础及支架施工工法”入选公司级工法。 滩涂光伏电站为避免在海洋涨潮时将光伏板淹没损坏,往往会提高光伏桩基的高度。提升桩基高度后,潮水的涨跌会使光伏支架及组件的安装平台的高度起伏,增大光伏场区施工难度,耽误安装进度。为攻克这一难题,项目部技术团队借鉴已有施工经验,与班组共同开展头脑风暴,因地制宜制作浮筒式作业平台、挂钩式作业平台,有效解决组件及支架安装受海洋潮水涨跌的影响。 消浪堤详细设计阶段,项目部对初设进行复核,发现初设图纸不能满足计算要求。若按初设所列结构进行详细设计,消浪堤成本将翻倍,且施工难度很大。当时全国已建成的滩涂光伏消浪堤案例较少,可参考案例不多,项目附近同类型工程的消浪堤,均存在造价过高、消浪不能满足设计要求等问题。项目部借助公司力量,汇聚信息产业电子十一院、水利部南京水利科学院、中科院武汉岩土所、华为技术公司等行业顶尖的科研院所技术力量,通过多次防台风防波浪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试验,提出并完善了桩基波浪受力和消浪堤波浪受力数据,优化了设计施工方案,满足了项目所需。 在项目团队的攻坚奋战下,一种海边滩涂淤泥施工道路快速修筑方法、一种手持式淤泥质土取土样器、一种新型海上滩涂光伏桩基施工工法、一种滨海滩涂光伏箱式变压器浮吊施工工法、一种用于升压站室内风管安装的移动操作平台、一种平面位置固定的半潜式消浪堤结构等一批工法、专利相继诞生,有效加快了施工进度,保障了施工质量及安全生产,节约了人力、材料、机具成本。 用责任筑牢安全之基 安全为先,每一个细节都是重中之重。 滩涂施工地质情况复杂,常规作业方式难以运用,入场人员多为陆地光伏施工人员,施工经验不足,成熟可用的作业人员甚少,施工安全的过程控制相较于陆地光伏要困难得多。 为确保项目高效生产顺利推进,项目部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指导方针,强化前期安全文明施工策划,加强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通过点面结合,打造安全可靠的工作环境。 项目部在办公区与施工区分别设置人脸识别,7台塔吊配置上下速差控制器,定期由专人检查,各区域完善标识标牌,浮船、水挖机、运输船、急救船做好防机械油污染措施,重点确保安全设施布置到位、检查到位。 为便于管理,项目部按区域将作业人员分为12个施工队,6名安全员明确分工分区。每天晚上,安全系统会召开一个短会,大家围坐一起简单总结,安全总监分析明日安全风险,讨论预控措施。第二天早上,安全员们轮流到管理的2个施工队参加班组站班会,强调当日作业安全风险及注意事项。过程中,他们身穿救生衣,佩带防风口罩,手持喊话器前往施工区域开展日常安全巡视工作,对团队讨论风险隐患重点关注。 “师傅,安全带一定要拴挂,不要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师傅,我们这个安全带是双背双绳的,便于在移动中使用,不要把两个钩子扣在一起,要分开系挂在不同的地方。”一遍遍提醒、督促整改,这是安全专工王州的日常工作。 作为入场教育培训的负责人,王州还有一项重点工作,“项目高峰期,每天入场数百人,入场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任务量巨大,有时光是给每位入职人员建档就要忙到凌晨两点”。现在回想起来,他还是感慨不已。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当地不少村民有着赶海下海的需求。为保障安全生产,做好下海交叉作业,项目部一方面积极与政府沟通,与渔民交流,强调友好配合,普及安全知识,一方面完善下海通道门禁管理,通道口采用扬声器滚动播放安全提醒,劝导监控赶海渔民,保障渔民人身安全。同时设立海上监控系统,对作业区域全时段安全监管,利用望远镜、无人机、人员巡查等传统与新型相结合的安全管理方式加强安全监管。 切实开展入场?安全培训,组织安全常识考核,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巡查力度,开展专项应急演练,督促隐患排查治理,正是这一项项基础工作扎实有效推进,筑牢了项目发展根基,保障了项目安全推进。 党旗引领风帆劲 脚下沾有多少泥土,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 应对台风“卡努”期间,温岭各级防台防汛工作紧锣密鼓展开。项目经理李松与松门镇政府协调后,决定将松门文化馆作为临时安置点。项目部党员先锋队、青年突击队队员们闻“风”而动,第一时间站出来加入防台防汛队伍,严阵以待,做好各项防御工作。 在台风来袭前,按照当地政府防台防汛要求,根据项目部防台防汛应急预案及演练经验,党员先锋队队员们开始组织桩基施工机械撤离上岸,组织施工人员有序转移。各班组团结一心,你帮我助。几小时后,近300位一线工人迅速撤离项目简易住房至临时安置点。人员全部撤离后,青年突击队队员们兵分多路进行“地毯式”安全检查,对重点施工区和设备开展特巡,确保此次撤离未漏一人,争取将灾害天气的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结合项目建设实际,项目部与当地派出所建立紧密的联建联动机制,在项目部办公区特别设立“东部渔光互补光伏电站警务室”,党员同志带头主动化解,排查好项目内部矛盾纠纷的风险隐患,主动宣传,结合防溺水、交通安全知识、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等内容,定期对工人面对面开展宣传,“零距离”携手共建平安工地,为助推项目顺利推进提供有力保障的同时,搭建起警企共建的连心桥。 夜晚的项目部会议室灯火通明,项目第一期“农民工夜校”火热开讲中,青年突击队队员中的技术骨干正在讲解施工技术要点、施工、难点及安全操作规程等知识,民工朋友们听得津津有味。夜校自开办以来,为农民工队伍开展了10余次教育培训,在培训课题上,不限于与施工类相关的课程,还会结合社会热点,开展电信反诈骗、劳动合同规范、便民服务APP讲解等课程,最大程度上满足了民工朋友们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同时,项目部还邀请当地律师团队开展了一次特别的普法“夜校”,律师团队量身定做个性化普法菜单,聚焦宪法、民法典、劳动合同法等法律知识,从法律规定、解决途径、用工风险及防范等多个维度,讲解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条例》和劳资工伤纠纷规避与处理实操方法,持续为施工班组人员“加油充电”,有效保障了施工生产的稳步推进。 潮起东海,未来已来。在“党员先锋队”和“青年突击队”的共同努力下,党员、青年员工冲锋在前,践行央企责任与担当的同时,加速推进工程进度,助力项目全容量并网目标顺利实现。项目的建成改变了温岭处于利用率极低的以无证散养为主的滩涂养殖模式现状,将渔业养殖和光伏发电相结合,形成“上可发电、下可养殖”的产业模式,实现了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多赢。 阳光下,碧海如镜,浮光跃金。浙江温岭松门滩涂光伏这座一片追“光”逐“日”的光伏发电场,正源源不断输出绿色清洁能源。 | |||||
【打印】 【关闭】 |